English

北京人会说普通话吗

■记者特别行动
1998-09-21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蔡文清 我有话说

从今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被定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的9月13日至19日是第一个“推普周”。

北京市副市长、市语委主任林文漪在题为“北京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首善之区”的讲话中指出: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北京话并不等于普通话,北京市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不可忽视,北京要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契机,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北京市的广播电视电影戏剧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北京市的学校应把普通话作为教学与校园语言,应将普通话作为服务文明用语,北京市的各级党政机关应做讲普通话的表率。我们全体北京市民都要会讲优美规范的普通话,使北京成为推广普通话的首善之区。

保为普通话,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界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普通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从中可以看出,普通话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语言、词汇和语法。在一般人看来,北京话与其它方言相比便接近于普通话,但专家对此明确指出:北京话只是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不能因其与普通话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就抹杀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值此第一届“推普周”之际,记者走访了一些读者,其不中乏自称为“绝对地道”的北京人。

镜头之一:北京人学说普通话,瞎耽误功夫。

繁华的西单大街上,在一家知名品牌的服装专卖店里,记者问一位正在吆喝着起劲的年轻店员,他表示对“推普周”活动一概不知,记者指了指贴在玻璃窗上关于“推普周”活动的宣传画,他显得不屑一顾,“推广普通话,那是对外地人的,咱北京人用不着,瞎耽误功夫。”“你认为北京话是普通话吗?”“那当然,好多外地人还向我学普通话呢,让我再学普通话,瞎掰!”“你瞅准了,50块一件,100块俩,快来买啦。”走出店门,记者还能听见他吆喝。

镜头二:不是zhòu是,是jiù是。wǒ们是不wǎn们

记者去学院路一超市买东西,刚走到卫生用品货架前就有小姐上前来促销,听了半天,也不知她指着的是众多产品中的哪一件,请她尽量用普通话说一遍,这位描着又黑又粗眉毛的小姐涨红了脸说出三个字:“乐美爽”,记者才听清,“你是哪里人?”“zhòu是北京人,离这儿不远。”“北京人?不像。”记者故意逗她。“zhòu是,wǎn们是昌平的。”

镜头三:下一站是哪儿,西什么们

记者坐一趟绕三环行驶的公共汽车,快到西直门时,上来一位看上去农民打扮的老者,一会儿,售票员开始报站:“下一站,西×门,没票买票。”这位老大爷问了一句:“闺女,是西什么门,我没听清”,“西×门”,售票员重复道,“什么门”,老人还是没听清。“西直门”。售票员以为老人耳朵有什么毛病,就在他耳边大声说道。“噢,西直门呀,怎么北京人说话舌头都绕着弯哪”,老人一句话把周围人都逗笑了。有人补充道:“就是,北京人说东直门、西直门,中间的直字好像不发音,一绕就过去了。一位姑娘抬头问站在一旁的妈妈:为什么售票员一会儿说验票啦,一会儿又说查票了,还有一位阿姨说搜票了,是不是要搜查咱们呀。

镜头四:电视里就这么说的

一位朋友讲了这么个笑话,因为他比较胖,同事爱和他开玩笑。有一次,一位同事搂了一下他的腰说:“耶,都是肥肉耶。”他问,说什么样,嗲声嗲气的。同事笑曰:电视上教的。还有的小孩拿起电话筒学着电视广告中的语气语调说:“wéi,gǔsi又长了bù。问他是什么意思,答:电视上就这么说的。

镜头五:什么叫捣哧

化妆品柜台前,推销员又巧舌如簧劝顾客买产品:“你买回去捣哧两下,肯定立马见效。”谁知顾客不买帐,摇头而去,走两步对同伴说:“瞧那急赤白脸样,没准儿一假冒伪劣!”

镜头六:这辆面“的”太面,再不快点,我咬你一口,你就歇菜吧你

上面这句话是记者乘出租车,在路上堵车时,司机说的一句牢骚话,记者笑问:您说的话,外地人能听懂吗?”他说:“我这是地道的北京话,怎么听不懂。”不过,他承认,这么说有点匪气,“跟王朔学的”。

镜头七:坐蜡就是掰不开腻子,就是玩不转了

记者在理发店理发,一位外地模样的小伙子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问店主模样的理发师,“那件事办的咋样子了”。理发师一脸无奈:“我很坐蜡呀。”一句话,小伙子愣没听明白,又追问了一句:“什么叫坐蜡?”现发师解释道:“就是掰不开腻子,玩不转了,还是不明白呀,告诉你,就是办砸了。”

镜头八:饼干称作“克力架”白开水叫“白茶”

不知何时起,强劲的南国风大举风上,一些年轻时髦的小姐、先生,甚至青少年以说带有“广东味”的普通话为荣。有的不知从什么地学来一些“舶来语”,如管饼干叫“克力架”,白开水叫“白茶”,厕所叫“WC”,觉得这样很“前卫”“另类”。

镜头九:头5点不是5点头

记者回家时听见邻居小孩在和她妈妈讲学游泳时的经历:“我们教练让我们头5点游泳馆集合,我想,头5点不就5点头吧,我5点5分了,谁知教练和其他的学员都在那儿等我呢,大家说,多亏你5点头里就来了,要不且等着呢。”她母亲说:“怪不得7点半我回家见不着了,当时我急大发了。”记者问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小男孩想了想,大概齐是去年5月份。

镜头十:寻呼小姐怎么说话像赶趟似的

记者呼一位朋友,电话里传来寻呼小姐的声音又轻又飘:“小姐,您贵姓,请留全名,请留言”。请一个字都一闪而过,语调向上挑,给人感觉嗲,且夸张。

专家说:北京话只是众多方言中的一种,北京人也应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其实,北京人的普通话水平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好。”记者采访了资深的普通话教育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密云县师范学校范燕里校长,他介绍说:“在已经举办的各类普通话大赛中,参赛的北京选手名次都不理想,有时甚至倒数,每年选送的北京市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参加国家级测试,成绩达到合格的也寥寥无几,根本体现不出北京人学普通话的优势,这不能不说是对北京人的一个讽刺。

范校长说:作为首都,北京人说普通话有其政治意义,此外现在意义上的北京人更多的是带着全国各地乡音加入北京人行列的。即使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在一些发音与词汇方面,与普通话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更不用说北京郊区的居民了,因此,北京人对学说普通话应加以足够重视,否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北京的形象。

范校长将记者采访遇到的例子一一做了纠正:瞎耽误功夫应改作耽误时间,瞅准了应改为看准了,看仔细了;就是不读zhoushi,我们不读wanmen,这是京北郊一些地区的读法;不是正规的读音;北京人说话儿化音多,轻声音多,卷舌味重,造成外地人听不清楚;此外,还有一些方言词汇,是普通话里所不采用的,如前面提到的捣哧,坐蜡,急赤白脸,歇菜、头、且、急大发了等。至于寻呼小姐说话快,范校长说,这是因为她们每天都发音无数次,所以为了省劲,故意采取这种发音不到位的做法,听起来让人感到咬不清楚音,听不太明白,这在正规的普通话里也是不允许的。

范校长强调,就像北京话是方言一样,粤语也是有着鲜明特色的地方方言,因种种原因一些北京人故意不说正规的普通话,而代之以拗口的粤语,是不正确的,至于那些标明“前卫、另类”的人士故意拿一些音译的让人不明就里的词汇、语音来唬人,是很可笑的。

如何加强普通话建议,范校长建议,可有意识向广播、电视里播新闻的播音员学习,平时多朗读一些典范的现代文,尽量使用正规书面语,避免语言过分口语化,特别是外地人学习普通话时。范校长强调,不能简单地认为北京话就是普通话,而拜北京人为师,“有的外地人学北京人说话卷舌,学半天,人家说他是东北人,真是学大发了。”范校长讲了一个笑话。

正如专家所言,相对来讲北京人说普通话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要认识到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差别只要走出误区,加强训练,北京人一定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